close

0_aMIPijeTJqOTQ1_i.jfif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七習慣,這七個習慣是由史帝芬.柯維博士針對成功人士及高效人士所提出,全世界已經有許多成功人士長年使用並證明它的功用。


1. 主動積極

主動積極的特質會展現在課業、社團及工作上,孩子一但擁有主動積極的個性,他便會對事情產生責任感,並對事情擁有高度好奇心,進而產生主動完成的行為。

2.以始為終

這一點是周老師我自己也使用的20年的習慣。

做事情由想獲得的結果或目標出發,思考每一步該如何規劃,包含時間、步驟及順序。仔細思索該經由達成什麼小目標才能像想要的結果邁進,一步一步完成。

3.要事第一

最急的、最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也就是要懂得做好時間管理,能夠分出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可以暫緩的;我看到許多孩子,甚至是大人,沒有習慣安排,看到事情就抓來做,很容易造成到最後反而最急的事被排到最後,一旦有時間壓力與急迫性,人就容易產生急躁、憤怒等情緒,相對也容易波及他人造成別人或團隊困擾。

4.雙贏思維

傳統教育思維下,我們會告訴孩子與他人競爭就是要去「打敗別人」,甚至是將別人打趴在地、踩在腳下自己才能往上爬。

這種勝者為王的觀念並不利於人和與良好團隊的建置,競爭有分良性及惡性競爭,良性競爭有助於成長,但惡性競爭容易造成兩敗俱傷。一個勝利者也許可以率先完成許多事,但沒有團隊的協助是無法走得長遠的。

5.知彼解己

了解自己與了解對方,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優勢及劣勢,學習去把自己的優勢放大,並補強劣勢。而了解對方的才能,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和對方合作,若身為主管,才能依據下屬的才能將他放在正確的位置上讓他能夠充分發揮所長。同時,學會知彼解己也會讓我們比較有同理心去了解別人,團隊才會和諧有效率。

你也許會說,小朋友哪會碰到團隊?其實,小朋友也需要團隊,從小學開始就會許多作業是需要和同學一同完成的,這便是在訓練孩子的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的時刻。

6.綜合綜效

綜效就是1+1>2,等於2只是剛好,且1+1不可以小於2;也就是要去重視結果及產出。

東方的孩子有個缺點,我們不太重視結果,反而比較重視過程。或許是儒家思想總是告訴我們,只要努力過了,結果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但這卻造成我們在與國際人士競爭時造成很大的落差,因為在他們的教育中,結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們會去思考用手上擁有的資源該使用何種方法及外援去達到更大效益,而他們的談判能力、領導能力有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逐一培養起來。所以我們可以在每次的事情中給予小朋友,過程固然重要,但結果也是需要重視的觀念。

這點也呼應第二點講到的以終為始的概念。訓練孩子去思考運用現有資源該如何擬訂計畫並執行以達成更好的結果,進而學會不浪費資源並善加運用。

7.不斷更新

想要成就這點,你需要有前瞻性、有勇氣與執行力。所以想不斷更新就得跳出所謂的舒適圈,對小朋友來說這麼做或許會很辛苦,因為必須跳脫過去自己適應的讀書、做事方法重新打造新的習慣。

身為家長,我們自己的思維或行為若沒有更新到跟的上市場的腳步以及世界的趨勢,那麼我們自然也無法成為孩子的表率。所以要特別勉勵家長,和孩子一起研究世界未來的趨勢,一起去看看同一件事是不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去嘗試,讓自己及孩子的思維與行動不斷創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習慣
    全站熱搜

    種子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